生活探索 #6 生活週記 — 英雄的旅程 今天想分享之前看的一部紀錄片,叫做Finding Joe,主要是在說這位叫做Joseph Campbell 的神話學家受到心理學與人類學的影響,在1949年的作品>(千面英雄)中提到的一套英雄旅程公式:一個英雄從平凡世界冒險進入一個非常世界——得到了神話般的力量,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雄帶著某種能力從這個神秘的冒險中回來,和他的同胞共享利益
海外工作 海外找軟體工程師工作心得—加拿大打工度假轉正職簽證(面試篇) 繼上一篇海外找軟體工程師工作心得—加拿大打工度假轉正職簽證(準備篇)後,這次想來分享在加拿大找工作的實戰過程,自己的經驗是在兩個月內,見面面試了四家公司,電話面試數不太出來,最後得到兩家offer。
生活探索 #5 生活週記 — 關於毒癮與狼 Hi, 一月的最後一週,大家過得好嗎?這一週對我來說,在地球的另一邊,過的跟平常好像沒什麼兩樣,但是在台灣的大家應該感受到濃厚的過年氣氛了吧?在台灣的疫情也開始有點緊張起來,希望大家過年還是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平平安安的過好年。
生活探索 #4 生活週記 — 超輕量背包與「每週工作四小時」 「每週工作四小時」,到現在還會看到像是自由工作者、創業家、身邊的朋友提到這本書,還無論國界。在香港聽創業家是有提到,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出版十年、接著回台北認識的創業家因為這本書而創造網路事業、在泰國清邁接案的時候,沒有一個數位遊牧民族不知道這本書,來到蒙特婁的共同工作室書架上也是這本書,最近又有朋友提起....。我因為一直有訂閱Tim Ferris的電子報,他在信裡提到,這本在14年前出版的書(沒有錯!14年了!)重新回到華爾街日報暢銷商業書籍的書單中。
海外工作 海外找軟體工程師工作心得 — 加拿大打工度假轉正職簽證(心態篇) 上個月終於拿到工作簽證了,中間經歷了四個月,打工度假簽證過期、但是工作簽申請中的過渡階段,雖然是綁雇主的兩年簽證,但其實只要有在加拿大的工作經驗,要繼續找別的雇主延續工作簽證,也不是難事。我有個前同事,直接離職後搬去多倫多,用觀光簽證,也是馬上就找到願意給工作簽證的工作了。
生活探索 #3 生活週記 — 關於放下、童心與自由 昨天出門去藥局買東西,聽到店員生氣的跟一個人說,不能在裡面吃東西,而且他應該先結帳才打開餅乾。蒙特婁常常遇到的一些怪人,看起來都像平常喝太多或是流浪漢,所以我也沒有多想。站在角落把東西放進袋子裡,突然那個人到男友身後,把口罩拿下,超近距離的跟他說這裡有人太神經質,我們整個嚇一大跳,馬上退後,男友生氣的訓斥他,他又神經質的邊走邊說這些人都有毛病,保全才出現,我們等到他走遠才離開。
人物專訪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下的加拿大打工度假 ---「一點都不覺得可惜」袁意翔 偶然一次在IG上看到他分享,在溫哥華疫情下找工作遇到的困難,讓我對這個男生產生了好奇心,他叫袁意翔。在加拿大20202年三月十五日鎖國前一週,持著打工度假簽證,飛越半個地球,驚險的入境加拿大,差一週,就進不來了。
加拿大 #2生活週記 - 寒冷的冬天還是有很多樂趣 大家好嗎,新年才剛過一週,就有點各種疲憊,蒙特婁的冬天到一月,日照又更短了,每天四點多天黑真的讓人很想冬眠下去。記錄每週的生活,其實讓我滿期待的。去年過完,突然有種不知道自己過去一年的記憶點,但是其實每一天在加拿大的日子,都想好好的珍惜,不記下來好像很容易忘記,雖然有點像流水帳似的紀錄,可是生活上遇到的思考小旅行,也滿想分享給你們的。
生活探索 #1 生活週記 — 蒙特婁封城中的聖誕節與跨年 新年快樂,聖誕節到過年,放了十天連假,這幾天都在家裡,也沒特別做什麼,好好的利用些時間把年尾收好,回顧今年,突然很想寫起生活週記,所以新年的第一週,來第一篇週記,不曉得能不能寫滿52週,或是就隨性的以隨筆的方式記錄一下生活。
異國生活 混亂的2020年尾,無論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 答應我,一定要做到的事 利用感激自己、反思與榮耀自己的過程,去感知這一年帶來的成長,好好的治療自己的傷口。今年,你已經走到這裡了,這一年很不容易,你克服了生活大大小小的不方便,理解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人的重要性,放下了幾個旅行計畫,但是沒有關係,世界仍舊在那裡,生活無情的衝擊,但是你沒有放棄,你勇敢面對那殘酷的挑戰,結果即使不如預期,但也無愧於心,人生不追求完美,我跟你一起...
觀點文章 結束旅程,然後呢? 我經歷了許多旅伴提醒過我的回家低潮期,回家的不適應、不習慣社會的思考模式、旁人的過度關心、社會的框架,覺得有點窒息、覺得世界怎麼變得這麼吵。彷彿在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看著自己被放進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籠子裡。
觀點文章 夢想與金錢,選哪個好?我做了什麼選擇。 金錢,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在每天為金錢煩惱的家庭長大的我,誠實的告訴你,金錢真的很重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帶給我自由、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事情的權利、以及追求夢想的力量。如果我連自己都無法自理,談什麼夢想。
人物專訪 邊工作邊旅行,想要就有可能—遠端工作旅行家Mei 兩個人因爲都在線上工作,從兩年前就開始遠端工作,曾旅行過38個國家,旅居過4個國家,去年疫情還沒爆發前,在有工作的狀況下,在加拿大搭便車4000公里到北極海。我跟他們在加拿大蒙特婁見面後,他們繼續旅程到南美洲時,疫情爆發,而困在巴拿馬半年,目前旅居於多明尼加共和國。
觀點文章 旅人回家最困難的坎,怎麼面對反文化衝擊? 文化衝擊是當我們遇到不同文化與國家的習慣與生活方式,與自己習慣的方式感到不同而感到的衝擊。而反文化衝擊是,我們已經融入了異國的生活習慣,再回到自己原本習慣的文化後,因為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視野的改變,而反而無法適應自己土生土長的文化,而感受到的不適應。
異國生活 在加拿大蒙特婁怎麼面對冠狀病毒 所帶來的憂鬱潮(下)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作者葛瑞琴,認真的花了一年的時間做了快樂生活實驗。那既然無法改變生活,來吧,我就來個「抗冠狀病毒憂鬱之過得好一點計畫」。
異國生活 在加拿大蒙特婁怎麼面對冠狀病毒 所帶來的憂鬱潮(上) 誰也沒想這波病毒踏如美洲的速度快的令人招架不住。公司在三月中開始,24小時內宣布全部員工在工作直到下一步通知,沒幾週又大舉裁員,蒙特婁的餐廳、大眾交通全部大舉關閉,原本開始踏入春天,正是該生氣蓬勃的蒙特婁,路上竟一台車都沒有,大部分的餐廳都關閉,而還可以外帶的餐廳,桌椅收起,像是半開放狀態。世界轉變的速度,常常讓我有身處在夢境的幻覺。
人物專訪 遇到困難的那刻,才是冒險的開始 --- 流浪世界的白日夢冒險王 Antonio 遇到困難的那刻,才是冒險的開始It’s Not an Adventure until Something Goes Wrong.對於一個冒險者來說,未知的困難似乎是無可避免的。我發現旅行越久的人,遇到突發狀況時,越能冷靜地去面對與處理,因為生活上到處都是突發狀況,而有時候這些困難...。
海外工作 去香港工作,真的壓力很大嗎? 結果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在香港生活,聽到的人大部分都是一樣的反應,「壓力是不是很大啊?」曾經在臺北工作半年的我,實在說不出在香港壓力很大這句話,反而是快活多了。沒有聽錯,的確是這樣。
旅行心境 從20走到30,沒有恐懼,也沒有遺憾 20幾歲最美好的,是在未知的世界裡,能夠無後顧之憂,盡全力的探索第一次的出國、第一次的旅行、第一份工作、第一個憂鬱、第一份愛情,第一次,了解自己的各種面向,第一次原諒自己。在這段期間內,不斷的在探索跟嘗試,又不斷的犯錯。30歲最美好的,是知道世界紛紛擾擾,都跟你無關。
打工度假 加拿大蒙特婁|15個人住在一個混亂與樂趣 世界各地的人在同一個地點交會,沒有人在意你的社會地位、沒有人批評與討論對與錯。這些人來來去去,有些人又會帶給你新的啟發。長途旅行的熟悉感又回來了,初抵加拿大,陌生、卻又熟悉。
加拿大 2019年度回顧,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麼 2019年初,抽到了加拿大打工度假,像是為這一年的走向打了一針強心劑。在這一年去了些地方、寫下了些故事、身體出了點狀況、感情又戲劇化的起起伏伏,在近三十的最後一年,不成熟又不魯莽的交叉點掙扎中。
海外工作 四年後,回頭看澳洲打工度假這個決定 『工作有夠難找的,根本活不下去』『到處都是台灣人,去幹嘛』『我朋友去澳打,回來根本沒存到錢只會抱怨』『他被騙,做了很多苦工,一個多月就回台灣了』,這些年,只要是澳洲打工的資訊一直都是資訊爆炸,而以上這些,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別人遇到的你不一定遇到,別人沒遇到的說不定就被你遇上了。
人物專訪 他,65歲開始環遊世界,我從這位老年背包客中看到對生活的熱情 我聽完先傻眼了一陣,他不是我第一個遇到在旅行的老人,但是決對是最老還旅行這麼久的。這個外表清瘦、白髮藍眼的夏威夷老人,不穿著夏威夷服、戴草帽在海灘邊享清福,背著大背包在當什麼背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