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
軟體工程師怎麼面對海外求職的恐懼,以拿打工度假簽在加拿大求職經驗談起(下)
在前一篇聊到了,在海外求職的時候,是如何認清與面對自己的恐懼,以及分享當時所做的一些方法。今天想要分享我後來學到,在生活中其他面向也有用過,克服恐懼的方式。
加拿大
在前一篇聊到了,在海外求職的時候,是如何認清與面對自己的恐懼,以及分享當時所做的一些方法。今天想要分享我後來學到,在生活中其他面向也有用過,克服恐懼的方式。
加拿大
目前在加拿大已經有三次的軟體工程師求職經驗,從第一次拿著打工度假簽證求職、到認識的朋友內推換工作、到今年又再一次的尋覓新的機會。這三次的經驗中,其實我都有面對面試很強烈的恐懼感。
海外工作
幾年前剛到加拿大找工作時,身邊的朋友說「你的面試也太多了,怎麼這麼快就每天在面試」,最後我在剛到加拿大兩個月內就拿到2個offer,這之中該玩的、該交的朋友都沒少,還每天都去了瑜珈教室。 很多人一直以為找工作就是要海投,可是海投等於是在大海撈針,時間上的耗費精力,最後會容易因為經濟壓力、自我懷疑而容易被擊敗。
遠距工作
「英文要多好才能在加拿大找到軟體工程師工作?」應該是榮登我收到最常問的問題第一名。 我想先跟你說我的狀況。 學生時代畢業前,我申請了學校的交換學生計畫,最後因為托福成績不夠,我只能去上海交換學生。思考了一下,我就直接放棄,畢業後去了澳洲打工度假,並且以增進英文能力跟體驗文化為最主要目標。
加拿大
無論生活再怎麼好,所有海外長居者,都會面臨的問題。要繼續待在這嗎?還是回台灣?如果有了另一半,甚至也會討論到,要一起回台灣、把家人接過來?要怎麼建立在台灣跟在異地的生活。
遠距工作
幾年前,我在接案時,一心只想要找全職遠距工程師的工作。因為接案真的好累,一不小心,接案的工作做得比全職還要久,要理解市場定位、做行銷、校長兼敲鐘的,全部都要自己來。有的時候,做完一個專案,自己也不太有成就感,而當時我自己,並沒有想要創業的打算。
遠距工作
在遠距工作這一年多內,與公司同事之間的歧見不斷,甚至在中途我還經歷過了幾次break down,直接請了兩天假,無法繼續上班。 在一起工作的這段時間,由於改成線上文字溝通、他的斯拉夫文化背景與我的背景大相徑庭,都造成了工作上的溝通困難。
遠距工作
「去年這個時候,公司宣布全部人隔天起,全遠端工作,當初我們以為兩個禮拜後會回到辦公室,現在已經過了一年了。」 每週的全公司會議裡,同事提到。 遠端工作對軟體工程師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在新創公司,幾乎是只要說一聲,連往上通報、被核准都可以省了。在這家公司第五個月時,新冠病毒突然衝擊加拿大,我們公司,原本就是鼓勵遠端工作的環境,甚至會在週三提供免費午餐,算是鼓勵員工挑在週三,一起在辦公室上班。在當下,算是非常當機立斷的叫員工回家工作。 照理說,大部分的人都會馬上很開心,可以不用去辦公室,免了通勤時間,甚至可以穿睡褲工作。但是當時的我卻百感交集。經過近一年的自由接案生活,剛到加拿大的我,急於跟人們建立連結。加上原本在公司,就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在家了,但其實我是想去公司上班的。 在辦公室工作的好處其實很多,公司辦公室不算太美,但是空間很寬敞、有個大廚房,每天提供免費的咖啡、茶、早餐還有每週三的午餐。開放的辦公空間,跟同事間的討論也很方便,而最大的好處,在我看來是與同事的交流,雖然我不個太會社交的人,但是現在想,當初的社交對現在來說真是天堂XD,最重要的還有上下班時間切割得很清楚
海外工作
繼上一篇海外找軟體工程師工作心得—加拿大打工度假轉正職簽證(準備篇)後,這次想來分享在加拿大找工作的實戰過程,自己的經驗是在兩個月內,見面面試了四家公司,電話面試數不太出來,最後得到兩家offer。
遠距工作
上個月終於拿到工作簽證了,中間經歷了四個月,打工度假簽證過期、但是工作簽申請中的過渡階段,雖然是綁雇主的兩年簽證,但其實只要有在加拿大的工作經驗,要繼續找別的雇主延續工作簽證,也不是難事。我有個前同事,直接離職後搬去多倫多,用觀光簽證,也是馬上就找到願意給工作簽證的工作了。
海外工作
在香港生活,聽到的人大部分都是一樣的反應,「壓力是不是很大啊?」曾經在臺北工作半年的我,實在說不出在香港壓力很大這句話,反而是快活多了。沒有聽錯,的確是這樣。
海外工作
『工作有夠難找的,根本活不下去』『到處都是台灣人,去幹嘛』『我朋友去澳打,回來根本沒存到錢只會抱怨』『他被騙,做了很多苦工,一個多月就回台灣了』,這些年,只要是澳洲打工的資訊一直都是資訊爆炸,而以上這些,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別人遇到的你不一定遇到,別人沒遇到的說不定就被你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