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找軟體工程師工作心得 — 加拿大打工度假轉正職簽證(心態篇)
上個月終於拿到工作簽證了,中間經歷了四個月,打工度假簽證過期、但是工作簽申請中的過渡階段,雖然是綁雇主的兩年簽證,但其實只要有在加拿大的工作經驗,要繼續找別的雇主延續工作簽證,也不是難事。我有個前同事,直接離職後搬去多倫多,用觀光簽證,也是馬上就找到願意給工作簽證的工作了。
「我來加拿大,就是想留下來。」抽到打工渡假簽的那刻,我就知道這次,我想要在一個地方久居,而這個地方會是加拿大。
我從來沒到過加拿大,也許我會改變主意。可是想要在一個地方待久一點,至少經歷過三個四季轉換,想要累積規律、建立生活,想要跟朋友說,我都在這隨時找我。想要讓家人也能到我住的地方看看我的生活,想要駐足的心情,逐漸在心裡茁壯。雖然也試著留在台灣,結果還是按耐不住想探索更多地方的渴望,說著不同的語言、對不同的生活小事充滿疑惑與好奇。
回台灣,永遠都是一個選項,但現在,我還可以嘗試不同的選項。
免費求職資源下載:
加拿大蒙特婁
選擇蒙特婁,也是單純憑著直覺,這裡離在美國念語言學校的地方很近,原本打算先來玩一兩週、接者到溫哥華找工作。但在來一個月前,開始研究起蒙特婁的軟體產業,才意外發現,蒙特婁很多人工智慧、軟體產業的需求,因為生活型態愜意、雖在法語區魁北克省,但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英文,也有很多美國的新創公司,因為地理位置方便、辦公室租金較便宜,而選擇在這裡設分公司。憑著一股,好像也找得到工作,且可能會比較喜歡歐洲氣息濃厚的蒙特婁,決定先在蒙特婁找看看工作。
拿到打工渡假簽,簡直是打了一劑強心劑。代表一落地加拿大,我就可以合法工作,估算了一下至少得在半年內找到正職工作,才有時間說服雇主提供後續的工作簽證。來加拿大前在網路上搜尋了打工渡假簽轉正職工作簽的經驗,結果寥寥無幾,甚至都是失敗的經驗。結果一落地第一週,我就接到電話面試,接下來的兩個月,面試幾乎沒有停下來,兩個月內找到正職工作,還在兩個月內在蒙特婁看盡想看的、玩盡想玩的,派對、交朋友、電音音樂會,一個都沒少。
上個月終於拿到工作簽證了,中間經歷了四個月,打工度假簽證過期、但是工作簽申請中的過渡階段,雖然是綁雇主的兩年簽證,但其實只要有在加拿大的工作經驗,要繼續找別的雇主延續工作簽證,也不是難事。我有個前同事,直接離職後搬去多倫多,用觀光簽證,也是馬上就找到願意給工作簽證的工作了。
因為轉工作簽證的順利,這裡提到幾個在海外找工作的心態面與準備,給大家參考。
理解市場
為什麼別人要用你?
以往在澳洲打工渡假的時候(四年後,回頭看澳洲打工度假這個決定),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來澳洲打工渡假?為什麼這些人不用澳洲的年輕人,要雇用不懂澳洲文化的背包客?為什麼連不會說英文的人都找得到工作?後來才知道,因為澳洲實在太大了,人才缺乏,大部分的年輕人也外移到城市,比台灣大兩百倍的這塊土地,即使80%都是荒郊野外,但農場、運輸業、礦工、甚至荒涼地區的小店都需要人來工作。這個時候,英文變成是個可以擁有很好,但沒有也沒關係的技能。
在香港的時候,我在一間新創公司上班(去香港工作,真的壓力很大嗎? 結果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那時候在軟體公司的經驗,才短短半年。在線上面試三次,就飛到香港。香港人才濟濟,才四分之一臺北大的香港,每年都有20幾萬的國際工作者流動在這個城市裡,為什麼會有一間公司願意雇用經驗不足的我?當下以為自己幸運,後來才知道,香港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想往香港發展最好的財務經融產業方向就業,軟體業的競爭相對低落,而香港對外國人友善的制度,讓公司雇用一個外國人其實不是一件難事。
因為在香港工作過,深刻體會到,軟體工程師在世界上餓不死的事實(起碼這個世代)。抽到打工度假簽證,更讓來加拿大找工作容易許多,因為公司不需要先為了你的簽證忙得焦頭爛額,跑一堆文件,馬上就可以上班。據說加拿大很多軟體業的年輕人,都選擇跑到美國工作,福利好、語言通、薪水高、成長快速,而且東岸的加拿大實在太冷了。所以雖然我不是資深工程師,沒有說著像是母語班流利的英文,但還是有卡位的空間。
你說若不是軟體業怎麼辦?還有機會嗎?別的產業我不知道,但是我鼓勵你去做研究,把想去的國家列下來,一個一個去Linkedin找相關產業的人詢問,建立連結。我在澳洲的朋友曾經告訴我
世界這麼大,若是把世界想像成一個巨大的台灣,現在這個世代,我們在哪裡生存都有可能。
因為這句話,我才去思考,在這麼大的世界,找不到一個不是在台灣的工作?是有可能的嗎?
「要到真的很專業跟超過五到十年經驗,才有可能在海外工作。」這是迷思,只要有需求,就有機會。
海外找工作,目的很重要
一次在御姊愛的Podcast節目聽到,她談到因為新冠病毒的關係,很多人都在這個時候失業,她跟她老公幸運的沒有被衝擊到,她跟她老公聊到,若是她因為如此而失業,其實去超市打工,她是沒有問題的。我聽一聽,本來覺得這不是很正常嗎?失業還是得生活啊。後來聽她闡述,才理解,這個自尊的問題。
原本在台灣可能是一個主管階級、白領上班族,變得要在超市打工或是從最低曾做起?很多人是無法接受這個深份轉換的,因為我自小就一直在打工,從來沒有當過小主管,也很能以打工為樂,畢竟下班後就不用思考,也是滿輕鬆愜意的。
我覺得這是在來之前必須考慮清楚的,若是持著打工度假到新的國家,雖然代表比在人在台灣還要容易找到工作,因為馬上就可以面試,甚至馬上就可以接到電話。但是也代表一開始就是沒有工作,風險也比較高,若是真的錢財耗盡,你願不願意將就不是這麼理想的工作?像是職位比較低的職位、甚至是打零工。
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有些人到海外工作就是為了尋找更高薪的工作、為自己的履歷加分,若是找不到理想工作,這個時候不如行囊款款,回家工作。但若是年輕想體驗在不同國家生活、試試看在海外工作的經驗,也許就能將就「不是這麼完美」的工作,然後騎驢找馬,尋找下一個機會。兩個都想要的,也請好好思考優先順序,在面對每一份工作職缺,這都會是做決定很重要的標準。
算好你的放棄期限
我那時候帶將近十萬台幣到蒙特婁,40幾塊加幣的食材可以吃快一個禮拜,住的地方一個月400加幣跟別人share房間跟房子,想想一萬五左右可以稱一個月(這個真的因人而異,因為習慣長途旅行與移動,知道怎麼省錢與去哪裡找便宜的住宿,我的開銷估計比一般人低很多)電話費、交通,保險一點算到可以撐六個月,那在第五個月若是還沒找到工作,我就得宣告放棄,打包回家。但在這之前,在第一個月或第二個月開始慌張的時候,告訴自己離期限還很遠,專注在找工作上,不要讓焦慮打亂節奏與分心。
這樣的算法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那時候決定待在蒙特婁,也就是斷送了自己去餐廳打工的機會,即使蒙特婁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英文,但主要還是以法語溝通,法語還沒流利到能在工作的時候使用。但若是在多倫多或是溫哥華,其實要找到打工的機會還不難,邊打工邊找正職工作,也不失是一個長久的策略。或是在放棄期限到期前,還能去打工維持生計,延長自己的時間。
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才不會被緊張與焦慮打亂心情與節奏。
找工作會被拒絕很正常
之前有寫到自己的100份履歷策略(澳洲打工度假,找工作焦慮該怎麼辦? 一次公園散步改變我的思路),投履歷或是面試,我都會想像成在收集這個數字,被拒絕是正常的,在投100封履歷之前,沒有理由沮喪。還自己做了一個trello的版,來規劃找工作的進度。這個數字也是因產業與地域而不同,之前有聽朋友在海外工作者競爭激烈的英國倫敦,他的設定上限是1000封。在蒙特婁,前後我也才面試了五、六家公司,電話面試10幾通,就順利找到工作了。
不要忘記,你的目的是,只要找到一份工作,一份就好。不要專注在那些被拒絕的工作上。
交朋友也很重要
當初在一間短暫的share house,跟一群旅人住在一起(加拿大蒙特婁|15個人住在一個混亂與樂趣),雖然電話面試會有點麻煩,很難找到絕對安靜的地方,但是對於在找工作很容易焦慮的人來說,身邊有人陪伴是很重要的。身邊的朋友除了聽你抱怨外,也能幫你打聽工作資訊。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人焦慮時候的想像能力
適時的出門與人交流,不僅能放鬆心情,還能交換到有用的資訊。若是能交到,也想在這裡找到工作留下來的朋友,就更好了。當時跟一個台灣女生,甚至還相約一起去幾個找工作的活動,有資訊也能互相分享。尤其對於想要體會在異國生活的人來說,有人一起探索城市、跟體驗生活,即使最後沒辦法留下來,也算不枉此趟。
如果你希望有人幫助你有系統的實戰開啟海外職涯,在遇到問題時有人馬上解惑,停止自我懷疑的內耗,可以點以下連結,跟我聊聊看:
加入免費私密社團(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直播與經驗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oftwarecirclenewb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