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師怎麼面對海外求職的恐懼,以拿打工度假簽在加拿大求職經驗談起(上)

目前在加拿大已經有三次的軟體工程師求職經驗,從第一次拿著打工度假簽證求職、到認識的朋友內推換工作、到今年又再一次的尋覓新的機會。這三次的經驗中,其實我都有面對面試很強烈的恐懼感。

軟體工程師怎麼面對海外求職的恐懼,以拿打工度假簽在加拿大求職經驗談起(上)

目前在加拿大已經有三次的軟體工程師求職經驗,從第一次拿著打工度假簽證求職、到認識的朋友內推換工作、到今年又再一次的尋覓新的機會。這三次的經驗中,其實我都有面對面試很強烈的恐懼感。

在這近一年限制名額的mentor學員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每個人面對恐懼的不同反應、面向。但無庸置疑的是,這樣的恐懼,都或多或少的影響到我們對於海外求職的行動與反應。在學員的經驗中、社團的分享內,我最害怕的是,是這樣恐懼直接的影響了往前進的動力,失去信心、即使在完整的系統、求職tips、實戰分享,都不能化解因為恐懼而動彈不得的求職者。

大多數人覺得問題都是在自己的技術不足而產生出的恐懼,這樣的恐懼,有的時候跟過往的資歷反而並沒有太大關係。我發現到,senior developer 並不會就對自己的技術、面試能力比junior developer還要更有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很多人並不是比你厲害,但是還是獲得了海外職缺的事會發生。我第一份海外職缺就是一個完全junior的狀況。而之前課程內的兩個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junior developer也有在荷蘭及加拿大找到工作:

學員見證故事
許多學員上海外職涯教練課之後,大幅改變他們對求職、海外職涯的方法,順利拿到面試機會,甚至有學員在過程中直接獲得職缺馬上就職。我們的成功故事持續增加中... Bill 沒有過求職經驗、從原本焦慮、自我懷疑,到順利在三個月內獲得荷蘭職缺、直接在台灣遠端onboard Bill 是個自學軟體工程師,在荷蘭的大學畢業後自己自學寫程式,花了一年建立了團購平台,但是因爲從來沒有工作經驗,溝通上也有點困難,他沒有自信能夠在荷蘭找到工作。在找我的時候,從來沒有面試經驗,也不知道要怎麼開始求職。 我快速發現他的弱點,針對面試溝通上進行調整,12週內我幫助他: * 用全英文上課溝通,製作英文履歷、作品…

最讓我覺得可惜的是,我遇到的有些developer都有足夠的能力與潛能獲得海外機會,但是卻仍然卡在「Leetcode沒刷完」、「專案沒有上線」、「演算法沒有讀完」等等的問題,而躊躇不前。

因為經歷過這些path,所以看到大家的卡點,甚至有時候自己也會遇到的卡點,都要不斷的提醒自己、這些都是過程,都是必然發生的焦慮與徬徨,是需要去突破的。分享自己當時在找工作,所產生出的恐懼及如何去克服。

認清恐懼的性質

不確定感、 未來的未知、金錢焦慮

在剛到加拿大時,本來要去溫哥華求職,而且已經有認識的高中老師可以短暫接待我。但當時對法文的熱愛、又查到在蒙特婁的資訊業也在蓬勃發展。實際到蒙特婁之後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雙語溝通,企業公司內部只用英文溝通的也在少數。而決定留在蒙特婁求職

當時有很深的不確定感,但是因為過去旅行的經驗,不確定性的恐懼我並不陌生,我知道它會出現,也知道它會離開。學會去擁抱不確定性,把恐懼轉為對於未知的興奮。從「I'm scared」到「That's exciting!」,從口中說出之後,自己也突然間去認定這樣的想法。

另外在不確定性中,尋找肯定的邊界,也對縮小未知的恐懼很有幫助。當時我做的是:

  1. 確定自己的放棄期限,計算經濟上的限度,在哪個時候應該放棄,設好期限,減少金錢焦慮。在到這樣的期限之前,都還有努力的空間,如果焦慮就提醒自己還有時間往前,放下焦慮的心情。
  2. 知道即使沒有達到目標,回去台灣,然仍能夠找得到工作,也仍然能為自己的嘗試感到驕傲
加拿大登山

離開舒適圈

雖然不是第一次離開台灣,但是是第一次在一個文化很不熟悉的北美,比起以往比較習慣的澳洲歐洲以及亞洲文化。北美、甚至是魁北克文化都是我第一次接觸。在多元文化習以為常的北美,怎麼說話不會冒犯別人、怎樣的用詞在重視禮貌的加拿大文化中顯得很重要,都是一開始需要調適的地方,但一方面自己也覺得很好玩。

對旅行跟去新的國家,雖然有很多要適應的地方,但是對當時的我,已經算是在「舒適圈」之內了。相比之下,踏入北美科技業比較是個很不舒服跨越舒適圈的挑戰。

雖然以往在香港工作時有經歷過面試,但是面試經驗不足,也導致在剛開始求職時,抓不到面試重點、電話面試不確定要講什麼、有些問題都沒有準備充足、技術challenge重點要放在哪裡、email怎麼寫、什麼時候回覆等等的,都是一直try and error。

以前離開舒適圈時會遇到不舒服的狀況都遇到了,但我也記得經驗中跳脫舒適圈後自己的收穫,在不舒適中前進,我會把不習慣的事情寫下來,試錯次數多了之後,有了些脈絡,再回去看不習慣的事情突然沒這麼可怕了。

怕尷尬、丟臉

以往在澳洲打工找工作、及學習語言的經驗,讓我有機會大量練習這樣尷尬與丟臉的狀況。但是不代表在面試之後我就沒有想要挖洞跳進去的感尬情緒。去年Taylor Swift在NYU 的畢業演講提到「Cringe is unavoidable over a lifetime」也讓我深感認同,我們會cringe,但是我們會recover, 會因此成長, 會因此而學到更多。

一次接著一次面試,面試經驗增加、說故事經驗順到可以舉一反三、可以幫面試者畫重點,都是這些尷尬、丟臉所累積起來的。次數會越來越少,少到覺得自己好像表現不錯的時候,語言突然就順了、offer就開始拿了。

語言

語言的恐懼,在我到加拿大之後並沒有消失。很難想像,當時的我身邊大都是非中文母語者的朋友,連當時的男友都是以英文為主要溝通。但是專業工作環境上跟英語母語者對話,還是讓我很緊張。

但是後來漸漸意識到這樣的恐懼是一種「假想」,以為母語者就會針對你的語言錯誤去糾正,其實反過來想是不尊重對話內容與溝通的恐懼。

我到現在都還是會有用詞錯誤、typos、文法錯誤的狀況,但是在「溝通」上並不會有認知錯誤,不懂的地方「再確認」、不懂就「再溝通」,其實都跟語言沒有太大的相關

從生活英語、跳到專業英語使用,中間當然還是有一些陣痛,在香港工作時已經開始有慢慢的準備,但是到加拿大後,快速且大量的面試準備,都是幫助我去突破語言恐懼的重要因素。

技術恐懼

技術恐懼,並不會因為你的經歷變好、經歷變長而消失。去年諮詢超過上百位網友,有的人變成我的學員,有的人很可惜只是一面之緣。但是無論你的技術階段是如何,絕對都會有比你技術更好的人。軟體工程師的career從來就不是線性的,也沒有明確的課綱,而是不斷的在變化的。

我甚至發現,senior developer的技術恐懼有的時候比junior 還要高,覺得自己技術不足而無法前進的狀況並不會因為技術變好而降低這樣的恐懼感。

所以不要在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住,經驗的增長反而讓我意識到,這樣的恐懼是正常的,去熟悉這樣的感受。也因為知道這種恐懼是可以突破的,而讓我一邊前進而一邊降低這樣的恐懼感。

自我懷疑與冒名頂替症候群

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er sydrome)是指無法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害怕別人發現自己是“騙子”的心理現象。進入加拿大的一間公司的時候,我也有很深的自我懷疑,甚至很害怕自己被發現是“騙子”而被開除(笑),到後來才發現同事們很多都有這樣的心理。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如果你發現周遭的人都比你聰明、厲害那你絕對是來對地方了,這個地方會讓你快速成長,一開始會感受到「到底我為什麼被hire」,那反而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代表這個工作、環境對你的影響力是正向的。反之,若是到一個工作太容易的地方,反而會感到無趣,沒有成長很容易就鬆懈而沒有學習,沒有學習在軟體工程師職涯發展來說,是一個長期的溫水煮青蛙的狀況,等到市場變化太快自己卻來不及反應,就會失去競爭力,這反而是每個人都不想遇到的工作狀態。

這種自我懷疑的的心理,在面試時如果沒有調適好,沒有相信自己能勝任工作,那就很難說服面試者去信任你。也有可能覺得自己明明沒做什麼,要講的好像很重要,很多人卻沒有辦法突破這一關。你做這些事情的特質,到底對公司有沒有價值,是公司方要去評估的。

把自己做過事情、價值與特質好好地展現出來,這是面試者的工作

會懷疑自己這樣的心理是正常的,也可能不是真的,從別人眼裡看你的經驗,也許早就能夠勝任工作,那剩下的是你要怎麼去讓公司信任你,面對自我懷疑,好好的去work on 如何闡述、整理自己過去經驗、面試經驗去加強信任感,包含自己對自己的信任感。

釐清跟了解自己恐懼的來源,寫下能夠去處理的三個actions,一個一個去克服。如果不去面對這些恐懼,就沒有克服的一天。

下一篇,想跟大家分享另一個我後來學到,用來克服恐懼很有用的Fear settings。

如果你希望有人幫助你有系統的實戰開啟海外職涯,在遇到問題時有人馬上解惑,停止自我懷疑的內耗,可以點以下連結,跟我聊聊看:

與 Jessie 的教練課程免費諮詢 加入免費私密社團(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直播與經驗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oftwarecirclenewbies
聯絡Email: jessiesfreckle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