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在加拿大當全職軟體工程師工作邊做職涯教練的那些事<起頭>
第一次開始有職涯教練的想法,大概是三年前,也是那時候收到第一個學員。到現在三年,中間斷斷續續的經營下去,期間也幫助許多學員在異國獲得第一份軟體業正職工作、帶領學員踏出第一步,突破舒適圈、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道路。
第一次開始有職涯教練的想法,大概是三年前,也是那時候收到第一個學員。到現在三年,中間斷斷續續的經營下去,期間也幫助許多學員在異國獲得第一份軟體業正職工作、帶領學員踏出第一步,突破舒適圈、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道路。
年底到韓國數位遊牧一段時間,換了環境後感覺變的非常開朗,也促使我開始規劃明年的遊牧生活,把旅行當成心靈健康的必備工具。 最近做了生活輪的檢視,順便拿他來當工具來回顧自己的這一年。並且把自己覺得想要改善的項目,準備行動清單與改善計畫。
在前一篇聊到了,在海外求職的時候,是如何認清與面對自己的恐懼,以及分享當時所做的一些方法。今天想要分享我後來學到,在生活中其他面向也有用過,克服恐懼的方式。
目前在加拿大已經有三次的軟體工程師求職經驗,從第一次拿著打工度假簽證求職、到認識的朋友內推換工作、到今年又再一次的尋覓新的機會。這三次的經驗中,其實我都有面對面試很強烈的恐懼感。
幾年前剛到加拿大找工作時,身邊的朋友說「你的面試也太多了,怎麼這麼快就每天在面試」,最後我在剛到加拿大兩個月內就拿到2個offer,這之中該玩的、該交的朋友都沒少,還每天都去了瑜珈教室。 很多人一直以為找工作就是要海投,可是海投等於是在大海撈針,時間上的耗費精力,最後會容易因為經濟壓力、自我懷疑而容易被擊敗。
現在在日本的大阪數位遊牧中,來這裡近三週,中間有一週去山上拜訪朋友,剩下的時間,跟男友兩人租了個離大阪觀光地區遠一點的airbnb,沒有特別做什麼。 慢慢的探索居住的地區,買一些生活用品,像平日生活的瑣事,早上工作、去超市採買、下午看工作狀況要不要去咖啡廳、或是去探索別的區域。前幾日找了幾個想去的二手商店,就走了一天再回來,晚上再回來工作。
「英文要多好才能在加拿大找到軟體工程師工作?」應該是榮登我收到最常問的問題第一名。 我想先跟你說我的狀況。 學生時代畢業前,我申請了學校的交換學生計畫,最後因為托福成績不夠,我只能去上海交換學生。思考了一下,我就直接放棄,畢業後去了澳洲打工度假,並且以增進英文能力跟體驗文化為最主要目標。
無論生活再怎麼好,所有海外長居者,都會面臨的問題。要繼續待在這嗎?還是回台灣?如果有了另一半,甚至也會討論到,要一起回台灣、把家人接過來?要怎麼建立在台灣跟在異地的生活。
幾年前,我在接案時,一心只想要找全職遠距工程師的工作。因為接案真的好累,一不小心,接案的工作做得比全職還要久,要理解市場定位、做行銷、校長兼敲鐘的,全部都要自己來。有的時候,做完一個專案,自己也不太有成就感,而當時我自己,並沒有想要創業的打算。
與許多數位遊牧者不同,我不是接案、也不是創業,而是帶著每天工作八小時的全職工作,以及東岸與西岸三小時的時差,開始了短暫、有時間限制的數位遊牧生活。要怎麼工作有效率、又要適應環境上的變動、還有時間上的安排,在這短短的數位遊牧生活中,也學到了很多不同的挑戰。
我們每天都在時空旅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欣賞這個卓越旅程的滋味。 2022年,願我們每天都有能力,去看到生活中的感激、去體會這趟旅程中的滋味。
遠距工作中的自由接案模式,自由接案是真的自由嗎?為什麼有些人接案到累死,有些人卻工作時間大量降低?深入了解自由接案的遠距工作模式
遠距工作
以為全職遠端模式就只是單純的用電腦工作嗎?更進一步去了解全職遠端工作模式的不同文化,會對你的遠端職涯有什麼影響,以及全職遠工作模式的優缺點...
加拿大
這趟公路旅行的路線,其實算是滿容易的,一路上都有很多Camping的地點,由於Gaspesie到冬天就會籠罩在冰天雪地裡,若是下雪,開車風險也會提高,夏天是他們唯一的觀光季節,所以整條公路132似乎都準備好迎接觀光客似的,滿街都是提供露營的標示、紀念用品店,但是我並沒有看到太過度渲染或商業化的反感,大多是當地的小店與餐廳。
遠距工作
旅行後,她辭掉了穩定的教職。在台灣擔任教職,這老師一當,就當了六、七年。途中一有時間,就飛往海外獨旅,在每一次旅行中,經歷了不同文化的洗禮,熱愛文化的交流與人生經驗的交換故事,短期的獨旅沒辦法再滿足她...
遠距工作
前陣子我在澳洲的朋友告訴我,他剛好在換工作期間,又在找餐廳工作了,在他的待的城市裡,工作機會並沒有這麼多。印象中他的餐廳工作好像上上下下的,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我問說,你有想過用你的技能找遠距工作嗎?
遠距工作
遠距工作,就代表想什麼時候工作,就什麼時候工作嗎? 創業、自由接案,或是你處的公司,是全遠距的跨國公司,公司同事在世界各的角落、不同的時差,那的確有可能,你想什麼時候工作,就什麼時候工作。
遠距工作
在遠距工作這一年多內,與公司同事之間的歧見不斷,甚至在中途我還經歷過了幾次break down,直接請了兩天假,無法繼續上班。 在一起工作的這段時間,由於改成線上文字溝通、他的斯拉夫文化背景與我的背景大相徑庭,都造成了工作上的溝通困難。
部落格
這三個月(Q2)跟往常很不一樣的事,我開始為異鄉人故事設定了里程碑,想要認真的經營部落格,並且當成事業在發展,當時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想要一起做這件事的人一起,很幸運地問了在經營個人品牌跟數位遊牧、調性也很對痛的Mei(邊工作邊旅行,想要就有可能—遠端工作旅行家Mei)一起了每週的讀書會。 當時已逢六月中,但我們還是設了三個月(到六月底)要達成的目標。並且信誓旦旦的努力讓自己的個人品牌成長!結果...
遠距工作
你有想過只帶著一台筆電,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工作、生活嗎?你或許不喜歡辦公室的茶水間談話、公司內私底下的群體鬥爭、為了不好意思而跟的團購、甚至不喜歡自己現在待的城市。 邊工作、邊到不同國家旅居,在想回家的時候回家,一直是我夢想中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遠距工作
其實我們在還沒在家工作之前,就已經有早晨儀式了。
遠距工作
Focusmate是一個co-working的線上平台,這個平台的概念很簡單,基本上就是預定一個時間,他會配對世界各地的人跟你一起工作,時間到了,進入session將你的鏡頭打開,跟另一個人分享你想完成的工作,接著一起專心工作,五十分鐘到了,與你配對的人分享你的進度如何,結束session。
生活探索
我在自己的部落格內,從一開始wordpress.blog, wordpress到現在的異鄉人故事,前前後後已經寫了約40篇文章。雖說我自己也不算是個『作家』,連個專欄作者都不到,但在換日線、關鍵評論網、Meets.job都有被刊登過幾篇文章, 可是直到最近,我才理解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人物專訪
跟阿洲的認識,是在台北每週的跨文化聚會。當時我剛回台灣,急於想認識原本生活圈外的人,面對剛結束15個月長途旅行後的不適應期,跨文化聚會,是在當時生活裡的一點小旅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帶來獨特的人生觀或經驗談。 阿洲,是澳打歸來的旅人之一,經歷了兩年流浪,他背了一支超大的澳洲木管回家,幾乎每個禮拜都穿著西裝現身,是跨文化聚會的固定班底,也是第一個跟我對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