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邊在加拿大當全職軟體工程師工作邊做職涯教練的那些事<起頭>
第一次開始有職涯教練的想法,大概是三年前,也是那時候收到第一個學員。到現在三年,中間斷斷續續的經營下去,期間也幫助許多學員在異國獲得第一份軟體業正職工作、帶領學員踏出第一步,突破舒適圈、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道路。
加拿大
第一次開始有職涯教練的想法,大概是三年前,也是那時候收到第一個學員。到現在三年,中間斷斷續續的經營下去,期間也幫助許多學員在異國獲得第一份軟體業正職工作、帶領學員踏出第一步,突破舒適圈、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道路。
生活探索
年底到韓國數位遊牧一段時間,換了環境後感覺變的非常開朗,也促使我開始規劃明年的遊牧生活,把旅行當成心靈健康的必備工具。 最近做了生活輪的檢視,順便拿他來當工具來回顧自己的這一年。並且把自己覺得想要改善的項目,準備行動清單與改善計畫。
加拿大
在前一篇聊到了,在海外求職的時候,是如何認清與面對自己的恐懼,以及分享當時所做的一些方法。今天想要分享我後來學到,在生活中其他面向也有用過,克服恐懼的方式。
加拿大
目前在加拿大已經有三次的軟體工程師求職經驗,從第一次拿著打工度假簽證求職、到認識的朋友內推換工作、到今年又再一次的尋覓新的機會。這三次的經驗中,其實我都有面對面試很強烈的恐懼感。
旅行心境
現在在日本的大阪數位遊牧中,來這裡近三週,中間有一週去山上拜訪朋友,剩下的時間,跟男友兩人租了個離大阪觀光地區遠一點的airbnb,沒有特別做什麼。 慢慢的探索居住的地區,買一些生活用品,像平日生活的瑣事,早上工作、去超市採買、下午看工作狀況要不要去咖啡廳、或是去探索別的區域。前幾日找了幾個想去的二手商店,就走了一天再回來,晚上再回來工作。
遠距工作
「英文要多好才能在加拿大找到軟體工程師工作?」應該是榮登我收到最常問的問題第一名。 我想先跟你說我的狀況。 學生時代畢業前,我申請了學校的交換學生計畫,最後因為托福成績不夠,我只能去上海交換學生。思考了一下,我就直接放棄,畢業後去了澳洲打工度假,並且以增進英文能力跟體驗文化為最主要目標。
加拿大
無論生活再怎麼好,所有海外長居者,都會面臨的問題。要繼續待在這嗎?還是回台灣?如果有了另一半,甚至也會討論到,要一起回台灣、把家人接過來?要怎麼建立在台灣跟在異地的生活。
加拿大
我們每天都在時空旅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欣賞這個卓越旅程的滋味。 2022年,願我們每天都有能力,去看到生活中的感激、去體會這趟旅程中的滋味。
加拿大
這趟公路旅行的路線,其實算是滿容易的,一路上都有很多Camping的地點,由於Gaspesie到冬天就會籠罩在冰天雪地裡,若是下雪,開車風險也會提高,夏天是他們唯一的觀光季節,所以整條公路132似乎都準備好迎接觀光客似的,滿街都是提供露營的標示、紀念用品店,但是我並沒有看到太過度渲染或商業化的反感,大多是當地的小店與餐廳。
遠距工作
在遠距工作這一年多內,與公司同事之間的歧見不斷,甚至在中途我還經歷過了幾次break down,直接請了兩天假,無法繼續上班。 在一起工作的這段時間,由於改成線上文字溝通、他的斯拉夫文化背景與我的背景大相徑庭,都造成了工作上的溝通困難。
遠距工作
你有想過只帶著一台筆電,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工作、生活嗎?你或許不喜歡辦公室的茶水間談話、公司內私底下的群體鬥爭、為了不好意思而跟的團購、甚至不喜歡自己現在待的城市。 邊工作、邊到不同國家旅居,在想回家的時候回家,一直是我夢想中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遠距工作
「去年這個時候,公司宣布全部人隔天起,全遠端工作,當初我們以為兩個禮拜後會回到辦公室,現在已經過了一年了。」 每週的全公司會議裡,同事提到。 遠端工作對軟體工程師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在新創公司,幾乎是只要說一聲,連往上通報、被核准都可以省了。在這家公司第五個月時,新冠病毒突然衝擊加拿大,我們公司,原本就是鼓勵遠端工作的環境,甚至會在週三提供免費午餐,算是鼓勵員工挑在週三,一起在辦公室上班。在當下,算是非常當機立斷的叫員工回家工作。 照理說,大部分的人都會馬上很開心,可以不用去辦公室,免了通勤時間,甚至可以穿睡褲工作。但是當時的我卻百感交集。經過近一年的自由接案生活,剛到加拿大的我,急於跟人們建立連結。加上原本在公司,就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在家了,但其實我是想去公司上班的。 在辦公室工作的好處其實很多,公司辦公室不算太美,但是空間很寬敞、有個大廚房,每天提供免費的咖啡、茶、早餐還有每週三的午餐。開放的辦公空間,跟同事間的討論也很方便,而最大的好處,在我看來是與同事的交流,雖然我不個太會社交的人,但是現在想,當初的社交對現在來說真是天堂XD,最重要的還有上下班時間切割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