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游背包客、海外旅居到數位遊牧,我選擇了哪種生活型態?
現在在日本的大阪數位遊牧中,來這裡近三週,中間有一週去山上拜訪朋友,剩下的時間,跟男友兩人租了個離大阪觀光地區遠一點的airbnb,沒有特別做什麼。 慢慢的探索居住的地區,買一些生活用品,像平日生活的瑣事,早上工作、去超市採買、下午看工作狀況要不要去咖啡廳、或是去探索別的區域。前幾日找了幾個想去的二手商店,就走了一天再回來,晚上再回來工作。
現在在日本的大阪數位遊牧中,來這裡近三週,中間有一週去山上拜訪朋友,剩下的時間,跟男友兩人租了個離大阪觀光地區遠一點的airbnb,沒有特別做什麼。
慢慢的探索居住的地區,買一些生活用品,像平日生活的瑣事,早上工作、去超市採買、下午看工作狀況要不要去咖啡廳、或是去探索別的區域。前幾日找了幾個想去的二手商店,就走了一天再回來,晚上再回來工作。
從遠本忙碌的回台灣日子,到了日本反而慢了下來。
坐在住家附近剛發現的咖啡廳,我開始跟男友討論以往背包客的生活。
8年前第一次的背包客生活,持續了15個月,最後是以疲憊的心情結束,中途因為太想做點什麼,而回到台灣工作。那時的我想,我還想繼續旅行,但是我想要邊旅行邊累積點什麼。但實際上想做什麼,倒是模糊不清。
可是我記得那時,總是想要找到旅行的刺激,對新手背包客而言,什麼都是新的、什麼都可以給予啟發、遇到什麼人都是有趣的。但已經如此許久、又在不同國家生活好多年,我變了。
人還是會變的,不用拘泥於一種方式、一種生活型態、一種旅行的方式,這樣太無聊了。接受改變這件事,也讓我掙扎了許久
從自身經歷出發,我經歷過的不同旅行型態:
背包客:
多年前的澳洲打工、到獨自去歐洲,當時沒有期待,有的只是如何才能延長自己的旅程。每天都在省錢、那時想再看更多、遇到更多人,這段時期絕對是我的心靈層面最開放的時候,跟越多人說話、交流、學習越多,因為沒有預期,所有的一切,好的壞的,我都在學習。
因為窮遊,更讓我看到了人性善惡的一面,是我最感知人的渺小的無能為力、卻也是最「易怒」的時期。
因為在澳洲dumpster diving 、在尼泊爾的山上看過了食物的珍貴,回到都市看到人們的浪費而憤慨不平;在法國交過了不怕衝突且積極表達意見的朋友,對於仍在謙遜禮貌的傳統思維感到不耐煩;經歷過了窮游的自由,對於觀光客的舒適旅行感到厭惡。因為有過的自由,而排斥在辦公室工作生活。
說是我思想最開放、卻也是思想最封閉的時期,因為很多的自以為,而沒看到開始油然而生的偏見。
這段時間我產生了很多思想碰撞、與自己的衝突與和解,說是最困惑的時期,卻也是改變我後來人生最重要的時期。
因為生活大量且快速的改變,也讓原本就沒什麼耐性的我,更不讓自己有時間去消化,做什麼事情都是急性子,這當然有好有話,我不害怕改變,並且想到什麼就去做,但卻做什麼都怕給予承諾、做事情沒有長期思考,也很難在一件事情上有所累積。
慢慢的我學會,心裡有很多問號,但是耐著性子去找到解答,是在海外旅居帶給我的。
海外旅居:
在香港一年半、加拿大三年的海外旅居經驗,帶給我跟以往很不同的體驗。
我開始感激,有個地方有所歸屬、有長時間建立起來的朋友圈,有人擔心你沒出現、過年過節會想到找你,是在背包旅行中我所感受不到的。當年在香港所建立起的友誼,到即使離開香港後的三、四年後還是繼續影響著我。
在加拿大因為疫情的關係,原本旅行時建立起來的適應模式,都開始不管用。各個建立社群的聚會取消、跟新朋友無法建立感情,讓我也經歷過一段意想不到的憂鬱期。
對重要的事,我開始學到「耐著性子,給自己更多時間,去慢慢生活,去慢慢建立感情,去慢慢累積自己的各種學習。
數位遊牧
法國三個月、清邁兩個月、加拿大與美國全遠距工作遊牧、到現在已經在台灣日本遊牧兩個月。
看似自由的生活,倒是處理寂寞的情緒變得很長。因為工作,自己一個人相處的時間變長,大部分的時間,其實就是在異國敲著鍵盤工作。自己一個人遊牧的時候,會因為小小的發現而驚奇,慢慢地參加活動去交朋友。
遊牧時去找朋友玩,卻變得很幸福,可以直接參與到朋友的生活。
日本跟男友一起遊牧,工作累了就一起去吃吃走走,雖然跟人社交的時間不多,但是卻也很珍惜這樣特別的「一起生活」體驗。
另外直得一提的是,找住宿變得很困難,跟以前只要能睡不一樣,還要有地方可以工作,有獨立空間能夠上線上教課、開會。網路要再三確認過,也因為時間拉長,有廚房也變得很重要,可以省下大量的食費。更好,還是有獨立空間但又有社交空間,有時候連coworking space 一起考慮進去,又要再開銷平衡之間拉扯一番。
從背包客到數位遊牧的轉變,從被動到主動的掌控自己的時間,在各種「自己想要」的限制下,仍保有接受變化的彈性。
數位遊牧的生活,我也喜歡,但也不想要一直這樣下去,明年三、四還是會回到加拿大生活,但我無法說會在加拿大待一輩子的話,而現在的我,也在思考著,什麼時候要再去打工換宿呢?
以前覺得自己很矛盾,想要穩定、又想要自由,但是誰說生活型態不能一直轉變呢?
在心境上,背包客時期因為帶有的完整的開放性,讓我也容易對未來的不確定而惶恐,沒地方落腳的焦慮。
有限制的做生活與旅行的轉換,讓我更能實踐在生活中旅行的理想。
我很慶幸我有過,年輕時的窮游背包客生活、穩定的海外工作、旅居生活、以及在兩者之中的數位遊牧日子。我沒有要選擇哪一種生活,而是都想要有一點,在穩定成長與瘋狂冒險之間保有彈性,並且「有計畫性的」過這些日子。
你喜歡哪種生活呢?
超過1000人免費下載,5個海內外軟體業求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