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探索
用生命輪(Wheel of life)分析自己的2023年-理解生活平衡的壯態
年底到韓國數位遊牧一段時間,換了環境後感覺變的非常開朗,也促使我開始規劃明年的遊牧生活,把旅行當成心靈健康的必備工具。 最近做了生活輪的檢視,順便拿他來當工具來回顧自己的這一年。並且把自己覺得想要改善的項目,準備行動清單與改善計畫。
生活探索
年底到韓國數位遊牧一段時間,換了環境後感覺變的非常開朗,也促使我開始規劃明年的遊牧生活,把旅行當成心靈健康的必備工具。 最近做了生活輪的檢視,順便拿他來當工具來回顧自己的這一年。並且把自己覺得想要改善的項目,準備行動清單與改善計畫。
加拿大
這趟公路旅行的路線,其實算是滿容易的,一路上都有很多Camping的地點,由於Gaspesie到冬天就會籠罩在冰天雪地裡,若是下雪,開車風險也會提高,夏天是他們唯一的觀光季節,所以整條公路132似乎都準備好迎接觀光客似的,滿街都是提供露營的標示、紀念用品店,但是我並沒有看到太過度渲染或商業化的反感,大多是當地的小店與餐廳。
遠距工作
旅行後,她辭掉了穩定的教職。在台灣擔任教職,這老師一當,就當了六、七年。途中一有時間,就飛往海外獨旅,在每一次旅行中,經歷了不同文化的洗禮,熱愛文化的交流與人生經驗的交換故事,短期的獨旅沒辦法再滿足她...
人物專訪
跟阿洲的認識,是在台北每週的跨文化聚會。當時我剛回台灣,急於想認識原本生活圈外的人,面對剛結束15個月長途旅行後的不適應期,跨文化聚會,是在當時生活裡的一點小旅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帶來獨特的人生觀或經驗談。 阿洲,是澳打歸來的旅人之一,經歷了兩年流浪,他背了一支超大的澳洲木管回家,幾乎每個禮拜都穿著西裝現身,是跨文化聚會的固定班底,也是第一個跟我對話的人。
旅行心境
20幾歲還沒出社會就遠行的,是大家講最沒負擔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對這地球的無限好奇心與熱情。 30幾歲,有的有車、有房、甚至還有了家庭,工作上也努力了一陣子,這個時候的遠行,難免被無情的社會冠上「沒責任感」或是「找不到人生方向」;這個時候的遠行,要放下的很多,要割捨的更多,要有更多勇氣與強韌的心智,去遠離負面的觀感與社會的綑綁。
人物專訪
原本以為只會走一年的旅程,最後走了快兩年,20個月的環歐亞旅行,Truman利用搭便車與Coachsurfing的方式在歐洲旅行,會說是環歐亞,是因為最後他竟然決定從歐洲搭便車,從波蘭、俄羅斯、蒙古、中國、一路搭便車、便船回到台灣。而這個決定的起因,竟然是與一個意外認識的波蘭人的約定。
人物專訪
34歲時,抱著移民澳洲的夢想,從原本網路設計師的專業,轉換跑道去學廚藝,並抱持著利用廚藝技能申請移民的夢想,與當時的女友,勇敢的前往澳洲生活。這一住,就是三年。
旅行人生
幾年前在法國旅居了一段時間,剛到法國時,跟當時的法國男朋友(暫且稱他為S好了)從巴黎玩回南法的土魯斯。在等長途火車的火車站內,我跑去上廁所。 從遠處看到排隊的人潮還不少,但是移動的速度很快,在門口處,有張大桌子,桌子後座了戴眼鏡的法國中年婦女,桌子上滿是零錢。我心生不滿的想,又來了,到底為什麼上廁所要收錢,看了看前方,寫著大大的50 cents ,心不甘情願地把一歐元拿在手上。輪到我的時候我把一歐元交給那位看似非常討厭自己工作的婦女,他連正眼都沒看我一眼,就開始往後看,意識著「下一位」。 我困惑地去上完廁所,回到S身邊,然後疑惑的問他,為什麼她不找我錢?明明是50 Cents啊?S直定著我的雙眼說「你有問他嗎?」這下好了,這哪是我的問題啊,我沒問他也要找我錢啊!更何況這麼多人在等耶!「但是你沒問他啊,他就是利用你沒表達你意見的弱點,賺你的錢啊。你想想看一整天下來他可以多賺多少錢。」 你放棄了表達你意見的權利,所以別人就搶走這個權利。 跟中國文化的儒家倫理思想完全不同,在法國,表達意見比什麼都重要,什麼面子不面子、禮貌不禮貌、什麼避免衝突的,都不被看在眼裡,
觀點文章
我經歷了許多旅伴提醒過我的回家低潮期,回家的不適應、不習慣社會的思考模式、旁人的過度關心、社會的框架,覺得有點窒息、覺得世界怎麼變得這麼吵。彷彿在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看著自己被放進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籠子裡。
觀點文章
金錢,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在每天為金錢煩惱的家庭長大的我,誠實的告訴你,金錢真的很重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帶給我自由、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事情的權利、以及追求夢想的力量。如果我連自己都無法自理,談什麼夢想。
人物專訪
兩個人因爲都在線上工作,從兩年前就開始遠端工作,曾旅行過38個國家,旅居過4個國家,去年疫情還沒爆發前,在有工作的狀況下,在加拿大搭便車4000公里到北極海。我跟他們在加拿大蒙特婁見面後,他們繼續旅程到南美洲時,疫情爆發,而困在巴拿馬半年,目前旅居於多明尼加共和國。
旅行人生
文化衝擊是當我們遇到不同文化與國家的習慣與生活方式,與自己習慣的方式感到不同而感到的衝擊。而反文化衝擊是,我們已經融入了異國的生活習慣,再回到自己原本習慣的文化後,因為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視野的改變,而反而無法適應自己土生土長的文化,而感受到的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