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才是最佳的年紀去旅行?你錯過了最佳時期嗎?
20幾歲還沒出社會就遠行的,是大家講最沒負擔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對這地球的無限好奇心與熱情。 30幾歲,有的有車、有房、甚至還有了家庭,工作上也努力了一陣子,這個時候的遠行,難免被無情的社會冠上「沒責任感」或是「找不到人生方向」;這個時候的遠行,要放下的很多,要割捨的更多,要有更多勇氣與強韌的心智,去遠離負面的觀感與社會的綑綁。
幾年前,在清邁的數位遊牧生活,我認識了David,認識他對當時的我來說,給了很大的幫助。我當時年輕,想過自己的生活,卻不被旁人理解,想脫離社會的框架卻沒有能力,能夠拿起背包去遠方旅行卻覺得沒有意義。
而David,65歲,身邊的朋友幾乎都退休了,每天在家裡看電視無所事事。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瓜地馬拉的市集,喃喃自語地說到「真希望我能去這個地方」,聽到自己的話語,他恍然大悟,『對啊!我現在就可以去啊!』。
三年後,我在清邁遇到他,聽他訴說這些年的瘋狂故事。
過了大半輩子才意識到自己可以說走就走,把房子交給已離異的妻子,放棄所有身外之物與安逸的退休生活,一個人開始了不打算停止的旅行。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遇到他時,還擁有像孩子的眼睛,看到什麼都想嚐試,眼神充滿了熱情。對他來說,即使身體狀況不比年輕人建勇,但熱情絕對不亞於任何年輕人。他說,
我不想只是活著,而是要好好的活著
最近,因為專訪了Truman,聽他說40幾歲時,獨自一個人往南美州窮游的故事,又讓我開始思考了年紀與旅行的關係。
很多人說,年紀大了,就不會再窮遊了,因為有能力住好一點,有能力有單人房,不用再八個人擠一間,還忍受其他人的打呼聲;不用在共用廚房搶位子煮飯;不用再氣憤冰箱的東西又被偷走。
但是年紀大了,人也變得孤僻一點,越來越難敞開心胸,「好像應該要有這個年紀的樣子」的想法似乎會越來越常出現。但是Truman卻是在這個年紀,因為忍受了社會框架與害怕的自己,而更享受窮遊,更開放的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
你說年紀與旅行有關係嗎?
20幾歲還沒出社會就遠行的,是大家講最沒負擔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對這地球的無限好奇心與熱情。
30幾歲,有的有車、有房、甚至還有了家庭,工作上也努力了一陣子,這個時候的遠行,難免被無情的社會冠上「沒責任感」或是「找不到人生方向」;這個時候的遠行,要放下的很多,要割捨的更多,要有更多勇氣與強韌的心智,去遠離負面的觀感與社會的綑綁。
S在30歲才放下一切到澳洲打工,直到32歲才離開。到澳洲的時候,他一句英文都不會講,對沒有受過英語教育的他來說,不是那種看得懂,卻不會講的不會,是真的一句問好都不會。遇到他的時候,是他在澳洲的第二年,原以為他在誇大,因為我當時就是好好的在用英語跟他溝通啊。直到我們有時候傳訊息,才發現他的文法亂成一團,甚至會看不懂,但這些是我在口語溝通時都沒有發現過的。
他花了20幾歲的大半青春,跟大多數他身邊的年輕人一樣,工作、玩樂、跑趴、做藝術,直到30歲覺得沒有意義,放下了在法國的一切,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落地澳洲。他找到一個在農場打工換宿的工作,每天抱著英語書東問西問,一個字、一句話的學。因為經歷過了只想跑趴玩樂的時期,在背包客滿街跑、背包客棧夜夜笙歌的澳洲,他也能只喝可樂,完全不喝酒的在派對裡開心地聊天。「我希望我像你一樣,更早出來旅行。」是他最常對我說的話。
聽太多有點惱怒的我說,「你不懂嗎?若是你在年輕一點出來,澳洲對你來說意義就完全不同了。」「你覺得你會唸英文嗎?別開玩笑了,法國人在澳洲滿街都是,你不用講英文就可以在澳洲生存了。」
決定要遠行的時候,所必須面對的困難程度,絕對是跟年紀有關係的。但是大家都忘了,遠行後的成長與學習,也與年紀有關。
這世上真的有「太老了不能旅行」這件事嗎?
年紀越大,體力下降程度絕對越快。但你有看過在公園打籃球或在登山步道的大叔、阿姨們體力好到嚇嚇叫嗎?身體的體力絕對會是能不能走遠的關鍵,但是我看過太多30幾歲就在嫌自己老的人了,當然包含我自己也曾經是其中之一。每每我一想到Davide,60幾歲仍然帶著開放的態度跟我們這些年輕人學習、體驗生活,跟著我們去泰國的網美咖啡廳、帶我們去跳舞。想到那時候的時光,就知道自己其實擁有無限青春,實在沒什麼好感嘆的。
我想能不能去旅行跟年紀沒有關係,只跟你的身體與心靈年紀有關。
身體年紀就不用說了,什麼是心靈年紀?
前兩年,我去尼泊爾山上志工換宿,那時後同一梯在換宿的人裡,有幾個20歲初的年輕背包客、2個40幾歲的女性、一對30歲初的情侶,還有我,外表看起來跟大學生沒兩樣,但其實也已經接近30了。
對當時的年齡卡在中間的我,覺得非常有趣,跟年輕的背包客們玩牌、開小朋友的玩笑、每天走1小時山路帶小朋友回家,為了做披薩,跑到市區買材料再爬兩小時山路回來。跟他們一起,總是有無限的活力與熱情,面對兩小時的山路,在他們眼中沒有「辦不到」,只有「怎麼做到」。再小的事情也可以變得很有意義。
早上六點,40幾歲的L會起床,對著美麗的喜馬拉雅山脈冥想,來尼泊爾為了參加冥想營,而收穫很多的她,跟我分享她一生中如何受到憂鬱的打擊,她的朋友因為憂鬱而過世的故事,我在她的身上,看到許多傷痕,但也看到傷疤留下的堅韌。
30初的情侶中,男生還是前google軟體工程師,原以為會跟年紀相近的情侶比較合得來,工作性質也很類似,但事實上是卻沒有太大的共鳴。他們一心想快速地建立點什麼,在孩子的教育系統上有很多意見,跟我看待事情的角度天差地遠。
在當時一個小小的房子內與孩子的學校裡,我很慶幸身邊有著不同年紀的旅人,我向他們學到好的、壞的、感到警戒的、受到鼓舞的。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老時,通常想到的是「我都已經....,不能...,我應該...」,卻不記得跟不同年紀的人學習。「我早就懂這道理。」「我不想跟小屁孩混。」「我應該要有房子、有地位。」「我不能再跟年輕時一樣窮游了。」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老時,其實不自覺得,已經幫別人把自己給困住了。
幾歲才是最佳的年紀去旅行?
如果你的年紀,不是世俗定義的「年輕」,你會在遠行的路上,常常感到格格不入,因為無論到哪裡,身邊都會是一堆年輕的背包客。那是很正常的事。因為這個世界上,對於年輕人闖蕩、冒險的精神擁有比較多的包容心。
但是同時,你會在他們身上獲得那些許久不見的活力、好奇心、新的科技與旅行方式,也會在他們身上看到以往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你會更知道自己想跟怎樣的人交流,不會再因為不好意思而強迫自己去不想要的派對,也更能放鬆一個人到處走走。
20歲時的旅行很好,它讓你擴展視野、讓你感到人生擁有無限可能、也許讓你找到目標與為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30歲的旅行很好,它讓你在有歷練的基礎下,重新帶給你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生活的調整、對夢想的執著。
40歲的旅行很好,它讓你更想為健康用心、讓你心胸更開闊、讓你珍惜時間與光陰、讓你重拾活力。
50歲以後的旅行很好,它讓你無所畏懼的走、讓你因為旅程,而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或他人的生活帶來更多改變。
這個宇宙並不會尊重你對自己設下的時間限制,但是他會環繞在你為自己下的任何決定之上。
說到底,用一樣的時間規則:年紀,去比較生長環境不同、語言不同、基因不同的所有人類,本身就不是一件合理的事。
無論在哪個年紀,在哪個時間點,在那個你覺得活著真好、有出走真好,無論放棄了什麼、獲得了什麼,瞬間覺得一切值得。那就是,最好的出走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