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旅程,然後呢?
歸來的情緒衝突
從來都沒想過,歸來,這件事會給我這麼多衝擊與反思。2015年8月,結束澳洲一年的旅行,我經歷了許多旅伴提醒過我的回家低潮期,回家的不適應、不習慣社會的思考模式、旁人的過度關心、社會的框架,覺得有點窒息、覺得世界怎麼變得這麼吵。彷彿在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看著自己被放進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籠子裡。
每天數著去歐洲的日子,我承認那時候的我是暴動煩躁的,對於任何問題,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定下來、是不是該交男友了,對於每個問題都感到煩躁。
結束旅程回到家這麼多年,我始終都覺得,歸來那一刻才是旅程的開始。旅行最艱辛的地方,都是在回家。原本知道的世界在瓦解、重建,卻沒有時間沈澱與整理。想法與熱情趕不上生活壓力的速度。內心的矛盾與現實的衝突,都帶來無限的焦慮與自我懷疑。
再次出發
一個月後,我去了歐洲,開始對未來徬徨, 旅行時間一久,又陷入了屬於旅人的低潮期,對周遭不再感到好奇,對周遭的人懶得深交,反正我們都會擦肩而過。然後發現,我失去了重心,到底為什麼而旅行呢,為什麼我會在這裡。一直渴望探索的世界,少了熱情與好奇心是我最大的敵人。
原本計畫環歐到我把錢都花完,結果旅行不到一半,我就決定回台灣。朋友看著我說,當你確定回台灣,你要知道也許會有後悔的可能。我在歐洲,我還有辦法在這裡再過三個月,我有兩個朋友在德國可以接待我、朋友邀請我去里昂參加節慶、找我聖誕節去山上滑雪,但是我卻放棄這些,決定回家。
從沒害怕過找工作及面對出社會的壓力,但當時在葡萄牙打工換宿的我,還是找不到方向,要留?要走?而剛好在我身邊的旅人也都是一群找不到方向的人。當他們問我未來要做什麼?我們一起討論,想出一些選項。但是我們都知道,沒有誰知道解答。這下好了,回家感到不適應,出走又得不到像以前一樣的熱情。那我還剩下什麼?
面對這趟人生的旅程
然後我才知道,我有一趟耗費我一生的旅程要走。
旅行一直都不是一個生命的特效藥,不是吃了人生從此幸福快樂。他給你一個機會去走進別人的人生,也讓別人走進你的人生;給你一個機會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讓自己當自己的導遊,讓你更真實的了解自己;給你一個機會去了解自己的無知與渺小;給你一個機會去儲蓄勇氣,去累積夢想。然後帶著這些感動,再回到生活中,讓旅途上的經驗,去改變生活。那些回憶與美好不會因為我回到現實生活而消逝,曾經覺得那些美好我抓不回來,其實他們一直都沒消失,一直存在,一直慢慢的在改變我。
再壯麗的旅行都會結束,但這不是件哀傷的事。因為經歷過的事不會消失,一切,才剛要開始。 — 藍白拖
這件事不急,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消化、去重建。你可能不知道你想做什麼,但是你知道你不想做什麼就夠了。剩下的就是去嘗試,不斷不斷地去嘗試,嘗試到某樣東西、某個生活模式,你拿起來,卻捨不得再放下了,那也許就是你的了。
如果我們能因為沒錢而在便利商店門口舉牌找工作、能在背包客棧煮泡麵煮一個月、能搭上陌生人的便車、能夠一個人睡過無數個機場、能在被房東敢出門還一邊大笑一邊拍照,那些老闆的刁難、那些生活的壓力、那些別人過得真好的焦慮,我們怎麼可能不能面對,怎麼可能不能改變。
無論時間長短,深信自己,這是一趟人生的旅程,慢慢走,不要急,旅行帶來的改變,是不需要別人去定義的。讓我們繼續在生活中繼續旅行、繼續微笑。
延伸閱讀:旅人回家最困難的坎,怎麼面對反文化衝擊?
推薦書籍:給回來的旅行者:人生,才是你的正職